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交通科技 > 节能减排 > 正文

我市绿色交通发展调研报告
[字号: ] 2015-07-24  科技科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我市建设“绿色交通”的战略决策,促进全市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我市绿色交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的建议汇报如下:
    一、绿色交通发展现状
    (一)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节能减排效应日益显现
    一是购置使用新能源车辆装备。2014年,全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59台,更新CNG出租车206台,新增LNG货运车辆434台,开通了济南、临沭、费县、郯城等新能源班线客运,新增燃气班线客运车辆50台,城乡、城区、城际公共交通节能环保上升趋势显著。二是大力扶持甩挂运输和多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积极引导和扶持大型物流园区建设,推动货物运输向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我市有国家级甩挂试点企业2个,省甩挂试点企业5个。三是优化客运组织。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再批准投放新的运力。采用客运网上售票新渠道,实现一二级客运站网上售票,有效提高客运车辆实载率。
    (二)强化交通基础建设,提升绿色交通低碳标准
    一是构建了以市、县区客运站为枢纽,批量换乘中心为辐射点的“零距离换乘”客运新模式。2014年,在城区内又新筹建公交换乘中心6处,各县区汽车客运站新站已完成搬迁使用6个,在建、建成4个。二是加强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运输结构更趋规模化、集约化,努力实现货运“无缝衔接”。相继建成天源国际物流、华阳物流、鲁南国际物流园区等现代化物流园区。三是使用节能措施的农村公路修建里程逐年上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积极采用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广应用公路节能照明、路面材料再生、温拌沥青等新技术,全市标准化路段达到1860公里,占县道总里程的60%。
    (三)积极试点示范,推进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信息化智能化示范推广工作。全市3220台客车都已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在公交车上推广使用智能调度系统,已安装与调试完成397台公交车载智能调度设备,占总数的46%,该项目被省交通厅列为省级示范试点项目;推广停车卸货电子系统,在临沭、郯城等治超站已经开始试点应用。二是探索建立综合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在综合运管、出租、公交、执法等行业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并联,建立了临沂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在临沭和郯城县相应开展管理平台试点工作。通过强化智能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道路运输运行效率。
    (四)加大监管力度,节能减排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交通运输局成立了新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运管、出租、公交等运输行业及较大道路运输企业也普遍设立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机构或岗位,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编制了我市绿色交通建设纲领性文件《临沂市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明确了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是着手研究构建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开展执行节能评估审查,推进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监管能力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综合运输体系对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场站布局分散,枢纽化程度不高,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协调上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城市公交优先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公交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
    二是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资金保障仍需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专项引导性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随着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务日趋繁重以及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缺乏基本的节能减排工作经费、设施设备等保障,难以满足新时期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更高要求。
    三是绿色交通运输发展基础差异性较大。目前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在客运业上,而对于行业能耗大户的货运业方面管理的方法、方式上相对手段较少;部分企业对自身经营成本影响较大的节能工作较为重视,而对防污减排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天然气车辆应用这类能带来直接利益的项目占节能减排项目中的较大比例,而其他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相对较少。
    三、关于加强绿色交通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构建绿色交通组织保障和战略规划体系
    1.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一是强化车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车等节能环保车型,推广应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装备;加强既有线路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积极推进运营线路新能源车辆更新,更新改造落后的能耗系统设备。二是强化对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密切配合交通运输部“车、船、路、港”千家企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企业专项行动,开展我市重点交通运输企业绿色循环低碳专项行动。
    2.积极构建绿色交通组织保障和战略规划。一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指导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与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住建、税收、统计、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成立市一级绿色交通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形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监管合力。二是研究制定适宜我市发展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宏观战略,提出到2020年全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路线图。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将综合交通路网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园区、公交场站建设与加气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布局等纳入总体规划。
    (二)积极争创全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试点城市
    2015年,我省拟争创国家绿色交通试点省,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机制,编制绿色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在绿色能源应用、城市公交组织、绿色枢纽场站、智能交通与信息化、绿色运输组织等方面梳理相关支撑项目,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创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试点省成功的基础上,全力争创绿色交通试点城市,积极争取国家、省对绿色交通运输项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全面淘汰营运黄标车等高耗能、重污染交通设备,加大新能源公交、出租、客车、货车推广力度,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在公路、场站建设中的应用,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运输结构,创新服务体系,强化基础建设,形成一批示范公路、示范场站、示范公交和示范企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交通运输行业。
    (三)着力推进绿色交通六项重点工作
    1.做好交通运输装备升级。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车辆,大力调整优化车辆运力结构。加快发展适合高等级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汽车列车,以及短途集散用的轻型低耗货车,引导货运车辆向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序列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重型货车和集装箱牵引车辆,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等专用运输车辆,积极推广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单元在货物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形成中长途货运车辆重型化、短途及集散货运车辆灵活化的格局。加快甩挂运输装备推广使用,构建甩挂运输网络协作体系,扩大甩挂运输试点规模,提升交通物流运输效率。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发展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探索发展BRT公交车。
    2.做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应用推广。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环保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开展以LNG、CNG、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应用为重点的研究和试用。积极探索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公务车等领域新能源车辆的应用试点。推广中短途道路客运车辆使用LNG等清洁能源。大力加强加气、充电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3.做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工作。构建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换乘便捷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公交线网模式,加快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和场站布设,科学组织调度,提高站点覆盖率、车辆准点率、运行速度和换乘效率;积极推进建成区公交专用道成网;加大公交运力投放力度,提高整体运输能力;积极发展商务快巴、旅游巴士、社区接驳公交、高峰通勤班车等多品种、多层次的特色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探索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开发,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合理完善出租汽车和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成为城市公交的有益补充。积极推广出租车电话召车、手机自助召车等发展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方式。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解决城市中短距离出行和公交“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
    4.推进高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坚持农村公路的路、站、运一体化发展,扩大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建立镇村公交发展保障制度,推动县镇班线公交化运行,促进城乡公交紧密对接,让我市城乡居民共享出行便利,实现高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实施城镇客运班线公司化、公交化改造,推进线路资源整合,并与城市公交体系和镇村公交体系紧密对接。
    5. 推进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换乘体系建设,促进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优化公路客货运站场布局,加强物流集聚地区的货运站场建设,建设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做好铁路、民航枢纽场站与城市交通有机衔接、协同运转。推进产业节点与运输网络的衔接,减少货物中转换乘和迂回运输,提高运输效率。以物流园区为骨干、以物流中心支撑、以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构建三级交通物流基地体系。
    6.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经济、高效的货运与物流体系和物流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多式联运,在铁路沿线地区布局无水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以“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绿色出行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强化公路、铁路、民航和城市交通等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返回    打印     关闭
分享

相关内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509号

鲁ICP备05026973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08  

主办:临沂市交通运输局      技术支持: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