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我市建设“交通强市”,聚焦“绿色交通”发展的战略决策,促进全市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我市绿色交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节能减排效应日益显现
一是新能源车辆装备应用广泛。截止2017年10月,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营运车辆已达10225台,居全省前三位。其中,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逐步落实,LNG货运车辆发展势头迅猛。特别今年上半年,天然气货车与柴油货车的新增比,由以往的1:5达到目前的1:2。二是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得到推广。发挥“物流之都”聚集效应,引导和扶持大型物流园区建设,积极试点新型运输方式,推动货物运输向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目前,我市有国家级甩挂试点企业2个,省级甩挂试点企业5个。三是交通运输组织结构得到调整。通过优化客运组织,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再批准投放新的运力。加快互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建立网上售票渠道,实现一二级客运站网上售票,全市“两客一危”车辆全部实现营运智能监控,有效提高了营运车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强化交通基础建设,绿色交通低碳标准不断提升
一是构建了以市、县区客运站为枢纽,批量换乘中心为辐射点的“零距离换乘”客运新模式。作为绿色交通城市区域性项目,2015-2018年,全市新建改建客运枢纽26个。二是加强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运输结构更趋规模化、集约化,实现货运“无缝衔接”。相继建成天源国际物流、华阳物流、鲁南国际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山东高速等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中。三是使用节能措施的农村公路修建里程逐年上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积极采用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广应用公路节能照明、路面材料再生、温拌沥青等新技术。
(三)打造试点示范项目,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有力提高
积极开展智能化示范推广工作,全市3220台客车都已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2300台公交车均加装车载智能调度设备,实现了全网全覆盖的智能调度营运,公交营运智能调度项目被省交通厅列为省级节能减排示范试点项目。在运管、出租、公交、执法等行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政法系统“雪亮工程”,加快共建共享步伐,建设临沂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探索建立综合运输公共信息平台,九个县相继建成指挥中心或公共出行服务系统,通过强化智能信息化建设,道路运输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四)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节能减排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运管、出租、公交等运输行业及较大道路运输企业,也普遍设立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机构,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编制了我市绿色交通建设纲领性文件《临沂市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明确了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是着手研究构建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开展执行节能评估审查,推进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监管能力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于绿色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交通运输场站布局分散,枢纽化程度不高,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协调上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城市公交优先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
二是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资金保障仍需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专项政策以及引导性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随着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务日趋繁重,以及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等保障不足,难以满足新时期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更高要求。
三是绿色交通运输发展基础差异性较大。目前,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不平衡,绿色枢纽场站和物流园区建设进度不快,天然气车辆应用这类能带来直接利益的项目占节能减排项目中的较大比例,而其他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相对较少。在天然气车辆推广方面,作为行业能耗大户的货运行业,经营主体较为分散,节能减排管理的方法、方式和措施相对较少,进展也极不平衡。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对自身经营成本影响较大的节能工作较为重视,而对日常性的防污减排工作的认识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构建绿色交通组织保障和战略规划体系
1、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在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车等节能环保车型,鼓励应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装备等新技术、新装备,更新落后的能耗系统设备,加强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强化对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密切配合交通运输部“车、船、路、港”千家企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企业专项行动,开展我市重点交通运输企业绿色循环低碳专项行动。
2、积极构建绿色交通组织保障和战略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指导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与发改、经信、住建、税收、统计、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形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监管合力。研究制定我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宏观战略,提出到2020年全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路线图。做好与交通运输总体发展规划等衔接协调,将绿色交通发展与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园区、城市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布局等同步纳入总体规划。
(二)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试点城市
2015-2018年,我省申报创全国绿色交通试点城市。按照省交通运输厅部署要求,我市编制绿色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机制,在绿色能源应用、城市公交组织、绿色枢纽场站、智能交通与信息化、绿色运输组织等方面确定重点支撑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对绿色交通运输项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力争创国家级绿色交通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全面淘汰营运黄标车等高耗能、重污染交通设备,加大新能源公交、出租、客车、货车推广力度,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在公路、场站、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运输结构,创新服务体系,强化基础建设,形成一批示范园区、示范场站、示范公交和示范企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交通运输行业。
(三)着力推进绿色交通六项重点工作
1、推进交通运输装备升级。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车辆,加快发展适合高等级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汽车列车,以及短途集散用的轻型低耗货车,引导货运车辆向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序列化方向发展。积极推广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单元在货物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形成中长途货运车辆重型化、短途及集散货运车辆灵活化的格局。构建甩挂运输网络协作体系,扩大甩挂运输试点规模,提升交通物流运输效率。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发展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积极发展BRT公交车。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展以LNG、CNG、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应用为重点的研究和试用,大力加强加气、充电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2、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行动。以交通大数据应用为突破口,按照“信息化、流程化、融合化”的目标,整合大交通数据信息,开发APP智慧交通软件。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化、人性化服务,在达到行业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基本的交通信息发布、实时查询、路况预警、出行指南、票务预定等社会化功能。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监测指挥中心平台(TOCC),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标准,实现数据共享一体化、调度指挥一体化、资源调配一体化、决策运行一体化、应急处置一体化。
3、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换乘便捷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公交线网模式,科学组织调度,提高站点覆盖率、车辆准点率、运行速度和换乘效率;积极推进建成区公交专用道成网。加大公交运力投放力度,积极发展商务快巴、旅游巴士、社区接驳公交、高峰通勤班车等多品种、多层次的特色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探索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开发,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合理完善出租汽车和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积极推广电话召车、手机自助召车等发展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方式,成为城市公交的有益补充,解决城市中短距离出行和公交“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
4、推进高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坚持农村公路的路、站、运一体化发展,扩大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建立镇村公交发展保障制度,推动县镇班线公交化运行,加快实施城镇客运班线公司化、公交化改造,推进线路资源整合,并与城市公交体系和镇村公交体系紧密对接,让我市城乡居民共享出行便利,实现高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
5、推进现代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建设。以建设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换乘体系建设,促进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优化公路客货运站场布局,加快建设物流集聚地区的货运站场,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做好铁路、民航枢纽场站与城市交通有机衔接、协同运转。以物流园区为骨干、以物流中心支撑、以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构建三级交通物流基地体系,推进产业节点与运输网络的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6、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先进组织模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鼓励物流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大力推广甩挂运输、多式联运、无车承运人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力争把临沂打造成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工程和农村物流发展新标杆。强化公路、铁路、民航和城市交通等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