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
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而努力奋斗
2月11日,张少军代表中共临沂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临沂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作报告,指出我市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贯彻“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培植提升战略性主导产业,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促进民生建设,抓住机遇,奋力赶超,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努力建造老区人民的幸福家园。
今后五年总的奋斗目标
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即到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1.5万元以上,力争翻一番。
■成就经验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预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2000亿、2500亿大关,2011年实现2770.5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进入国际上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地方财政收入跨过100亿元台阶,去年完成141.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投资、消费、出口趋于协调,2011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6.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8.4亿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3倍、2.5倍和3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由2006年的12.7:52:35.3调整为10.1:49.9:40。现代农业形成新亮点。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绿色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新型工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产值过百亿、十亿元和利税过亿元企业分别达到5家、66家和45家,分别比2006年增加4家、40家和23家。服务业形成新优势。三产占GDP比重稳居全省前三位,“市场名城、物流之都”靓丽名片叫响全国,金融业形成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相互促进、竞相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业彰显独特魅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国地税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1%、8.9%,分别比2006年提高1个和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6%,同口径比2006年提升8个百分点。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汤头旅游度假区相继获批为省级开发区、度假区,成为临沂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增长点。
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 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城镇化扎实有序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6%,比2006年提高8.1个百分点,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心城区展现出新面貌,“以河为轴、北扩东进、一河六片、组团发展”总体框架全面拉开,新区建设、老城改造同步推进,滨水特色和宜居品格充分显现,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扩大。城镇建设展现出新面貌,县城规划建设和重点镇建设实现较大突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城镇化体系正在形成。乡村环境展现出新面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走在全省前列,通硬化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9.1%、98.1%、80%和100%,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生态临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代表山东省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考核获得第一名,成功创建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和东平铁路、枣临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枣临高速、长深高速等重大工程建成或正在加快建设,市内沿河大通道建成贯通330公里,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防洪能力从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至100年一遇。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440元和8018元,均比2006年翻了一番。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6.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五年来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5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9.5%。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和城市低保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各类保险覆盖率和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均衡提升,临沂大学成功获批实现了老区人民的多年夙愿,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市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使用,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荣获国家级大奖。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平安临沂”建设扎实推进,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
社会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沂蒙精神得到发扬光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临沂发展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迸发出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高涨热情。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协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拼搏进取,争创一流;各行各业广大群众抓住机遇,扎实苦干,依靠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全市上下充满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五年的奋斗和发展,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必须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始终保持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五,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基本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今后五年是临沂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基本目标是: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在全省地级市中继续保持服务业占比领先地位。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争早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形成生态宜居主城区、特色魅力小城镇、文明和谐新农村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到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57%以上,基本建成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主要指标增长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明显前移。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左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健康、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文明显著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水准普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跻身全国前列,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社会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平安临沂”、“法治临沂”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法制环境更加良好,公平正义得到保障。
“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是临沂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实现总的奋斗目标和基本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持贯彻“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
第一,要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城镇化主导、商文旅引领、东接南融“四大战略”。
第二,要努力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招商引资“三大亮点”。
第三,要坚定地突出做好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两大主题”。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实现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这“一大目标”。
■发展跨越
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要继续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增强经济增长拉动力。要以增强创新能力为关键,提高产业竞争力。要以培植发展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为抓手,壮大经济整体实力。
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搞好沿河、沿路规划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向农村辐射,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一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坚持县城建设与中心城区相互衔接,积极扶持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继续大力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十百千”工程。二要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提高水利保障能力,提高综合交通保障能力,提高城市通行保障能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三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县区依托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培育发展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
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 彰显沂蒙文化新魅力
深化改革开放和区域合作,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聚资源,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跨越发展。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县财政体制,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发展多种金融业态。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二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和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对接,带动全市临港经济发展提升。积极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注重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央企的合作,实现借力发展。加快“走出去”步伐,着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三要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彰显沂蒙文化新魅力。临沂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文化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文化强市。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积极培植发展文化产业。要推进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建设老区人民富裕幸福新家园。要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并把民生改善状况作为衡量发展成果的基本标志。要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临沂是人口大市、地域大市。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任务紧迫而繁重,必须牢固树立“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管理”的理念,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推进生态临沂建设 打造“两型”社会建设新样板
着力推进生态临沂建设,打造“两型”社会建设新样板。“山水沂蒙”是临沂的宝贵优势和品牌。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契机,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党的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扎实地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一,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发扬老区政治优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切实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要端正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尽职尽责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重大项目听证、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群众评议等制度,保证各项重大政策和举措符合群众意愿。要进一步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创新联系群众方式,使群众意见能够顺畅表达,群众反映问题能够及时办理,群众遇到困难有人管、有人帮,切实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坚持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把政治坚定、业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选任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注重从政治上、生活上、精神上关心照顾老干部。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构筑支撑科学发展的人才高地。要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看德才、讲政绩、重民意。
第三,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树先进典型,以感染和带动群众,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实施以后进村、难点村治理为重点的规范提升工程,进一步理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打造“两新”组织党建品牌。加大从退伍转业军人、致富带富能手、大学生村官中培养选拔基层干部的力度,做好从各级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组织任职工作。积极推广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经验,探索完善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精心抓好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党性教育的优质基地和精品工程。坚持把城乡党建工作融入城乡统筹发展大局,促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倡树团结实干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发扬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作风,始终保持不怕困难、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要发扬讲党性、顾大局、团结协作的作风。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完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发挥党委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积极履行职责。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第五,注重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并重的惩防体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要深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以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司法不公、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要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