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推行科技执法。按照"一平台、全覆盖"模式,在全市24家治超停车卸货场推行网络监管平台,对停车卸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严防处罚和卸货"两张皮"。同时,严格落实执法全程录像制度,并通过违章车辆信息锁定系统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二是着力强化联合执法。对东红公路沿线的沂水、沂南、河东、郯城等重要路段、重要区域开展连续性、封闭式的联动执法检查,今年以来,共组织联动执法14次,累计查处"双超"车辆617台次。继续与日照、泰安、济宁等相邻市的联合治超工作,牵头组织开展了3次六市区域联合执法活动,巩固和完善了区域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三是积极转变执法模式。加强与运输企业的沟通协调,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建立违章车辆信息定期函告制度,通过信件、电子邮件等方式,向11家客、货运输企业函告违章车辆信息135条次。积极推进行政处罚与司法协助机制建设,严格按司法程序向2起违法案件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加大信访投诉案件查处力度,第一季度共组织明察暗访活动23起,处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98起。四是深入开展货物脱落扬撒集中整治。重点对城市出入口、散货运输车辆(运载沙、石、煤炭等)较为集中路段、建筑工地和采石料场等周边道路进行巡查,对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的运输车辆当场纠正,避免车辆"二次污染"。第一季度全市各级交通运输监察机构共查处脱落扬撒车辆1260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