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保障功能和作用。当前,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各行业复工复产的大潮中,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省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要求,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充分考虑行业实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间找准恰当平衡点,坚持科学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创新实施“四项服务”措施,科学有序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复工复产。

一、开通“点到点”定制服务,保障企业人员返程返岗。紧密结合上级疫情防控要求和生产企业需求,指导客运企业主动与各类厂矿集团、生产企业对接,制定复工返岗包车运输保障方案和疫情防控预案,开展“点到点”“家到厂”定制化包车运输服务。按照“一车一方案”原则,严禁运输途中上下客,严格执行凌晨2时至5时停车休息和杜绝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规范,保障企业人员返岗安全便捷畅通,助力生产企业恢复生产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市共发送定制包车96辆次,共计2290人,运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40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开展医疗救助。兰陵、郯城等县也按照规范标准开展了企业复工运输“点到点”运输服务。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正在研究分级恢复全市班线客运、农村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客运服务。
二、开展“店小二”帮包服务,推进货运企业复工复产。针对货运企业复工标准高、申请程序繁琐、疫情防控物资不足、复工进度慢等问题,从复工流程、复工申请、复工运行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动货运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制定货运企业复工复产服务流程。印发《临沂市疫情期间道路货运企业复工复产暨防控服务手册》,统筹细化复工方案、车辆状况、安全措施、人员健康、防疫消杀、防控物资、防护责任、运输管理、信息报告等八个方面的复工复产要求,服务货运企业复工。二是建立货运企业复工复产联系帮包制度。指导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协调县区政府和乡镇、街道,简化复工程序,解决复工瓶颈;协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困难,解决防控物资储备问题,加强驾驶员及车辆疫情防控,推动货运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市级监管平台显示,在线车辆达到7.8万余台,1200余家货运企业的三成车辆复工运行。三是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建立物流企业“跨省运输专职司乘人员制度”,组织司乘人员专门从事跨省运输,实行全封闭跨省连续运输。截至目前,储备1636台货车的应急运力,为307台应急运输车辆开具《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运输疫情防控物资及材料9000余吨、护目镜21300副、防护服7800套。
三、实施“不见面”网上服务,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为防止疫情期间道路运输企业人员聚集办理业务,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复产复工,在疫情以前需要现场电脑操作办理业务,现在改用“交通运输部便民服务系统”进行道路运输车辆年度审验的车辆。同时在一线窗口单位推广使用人员不用到现场、操作更简便的手机APP“车旺大卡便民服务系统”,实施“不见面”业务办理,开展普通货运车辆年度审验,道路运输车辆在任一家具备资质的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完成上线检测后,通过手机注册登录完成实名认证,并提交年审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网上审核审验,申请人在手机终端自行下载保存或打印审验凭证,随车携带,无需到窗口办理业务。手机APP“车旺大卡便民服务系统” 推广第一天,就收到申请事项50余条,均在正常办理过程中。
四、加强“信息化”监管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安全生产。深入分析复工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利用科技化管理手段,切实发挥、放大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平台的作用,加强对普通运输企业和车辆动态监管,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截至目前,通过短信平台向营运货车推送提示、警示短信140余万条。利用全市19家动态监控平台服务商在湖北设立的电子围栏,对进入重点疫区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统计24小时内进入湖北的营运货车信息,及时向各县区进行推送。同时,我市设立的电子围栏对进入湖北营运货车返回我市的车辆,向县区进行二次推送提示,形成管控闭环。从1月30日至2月24日,共向县区推送进入湖北营运货车1956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