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去旅行
张维菊 平邑县作家协会
毛毛被送回老家的时候,路刚刚通。
妈妈告状:就知道天天抱着个手机,上网玩游戏!心思一点儿都不放在学习上!
爸爸撂下话:让他在老家里呆上一个暑假,吃吃苦,受受罪!
毛毛对老家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他回过两次老家,两次都是被来迎接的大爷背回小山村里的老家的。一次是国庆节,雨里泥里跋涉,走了整整大半天;一次是春节,大雪封山,大爷带着老家的两个亲戚,接力似的,直到天黑,才将毛毛一家安全护送进家门。
老家在木头崖。“三里的沟,十里的崖,不吃煎饼上不来。”奶奶常念叨的,就是这一句。
小时候的毛毛,小脑瓜特聪明。三岁能背三字经,四岁能诵千字文。唐诗宋词更是张口就来,可讨人喜欢。如今毛毛已经念到初二,是个壮硕的半大小伙了,可似乎变了个人似的,只跟手机近乎,也不爱说话。问一句,答一句,不问,不答。爷爷就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呱,一些祖辈上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啊,鬼神故事啊。讲着讲着,爷爷就讲到修路上来啦。
才建乡道的时候,不管人家怎么解释,修路就要村村通,户户通。老裂瓜死活不信,他不懂那什么"四好农村路、网格化"。老裂瓜你知道吧?就是村西头那家。建乡道的时候,他死乞白赖地弄了半筐头刚熬好的沥青,一溜小跑背回家,想把自家门口先硬化上。结果,沥青黏在他的背心上,挣扯半天,背心扯坏了,才把筐头从肩膀上卸下来。倒,倒不动,磕,磕不出,没办法,只好用锄头把筐头子刨烂了;拿铁锨除吧,摊,又摊不开,铁锨都坏了;他家养的鸭子吔,当是那堆黑乎乎的东西是好吃食,伸着嘴来争抢,你说,鸭嘴给沥青黏住,怎么也张不开了,一个个摇头筛脑的,还有一只跑得快,鸭掌黏在沥青地面上.拔不出来,嘎嘎嘎嘎地,那个叫啊!老裂瓜急着赶他的鸭子,一脚踩上去,你说怎么着?鞋底儿、鞋帮儿分家了!呵呵,唉吆!呵呵,这个老裂瓜……
老裂瓜背沥青,这段木头崖修路史上最让人捧腹的笑谈,一下子把毛毛逗得乐了起来。他想象着当时的情形,吃着饭也笑,睡着觉也笑,想起来就笑。
毛毛不再对着手机沉迷,他开始问这问那。爷爷就带着毛毛去山下的田里,戴顶草帽,在毒花花的日头底下薅草、摘绿豆;揣上干粮去河滩放羊,在草甸子上一呆就是一整天。他不再玉米高粱的分不清,他认识了长得正旺的芝麻、地瓜和花生。他也爱上了奶奶烧的野菜粥,凉拌的马蜂菜,烙的麦煎饼,比《舌尖上的中国》里那位椿树沟的奶奶烙的煎饼还要香。还跟大爷坐公共汽车,去了县城的书店,买回一摞书,像模像样地写起了读书笔记。并在笔记的扉页上,写上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知情况的爸爸妈妈,暗自惊喜。还有什么,比孩子自己知道好歹更叫人欣慰的呢?
这天,一辆标志着"交通"字样的车子在路边停下来。淳朴的山民,从瓜地里摘来大西瓜,到溪水里洗净了,给大家分瓜,一定要让为修路操尽了心的领导尝一尝。
毛毛,将来长大了啊,不管官多大,都得给老百姓办实事儿!给老百姓办实事儿的官,到哪里都有人敬呢!
爷爷又开始絮叨。
跟着山里的小伙伴,毛毛学会了骑自行车。他喜欢一路下坡时,耳边呼呼作响的山风,那感觉,嗨!就跟飞一样。
路路通畅么,骑上车,就能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多好!
毛毛瘦了,更精神了。他用手机拍下了骑车旅行时沿途的风景,上传到他的QQ空间里。图片里,那一条条蜿蜒在村村寨寨、山山岭岭的小路,游龙一般,成了最动人的亮点。
一下羡煞了京城里的那些小伙伴。谁不想登一登东蒙,听一听松风?谁不想行一程绵延起伏的丘陵,呼吸那泥土地上庄稼的芬芳?谁不想聆听那舒展不完的山水画卷里,最奇妙的天籁之声?
毛毛给他的小伙伴们发出邀请:请到山东平邑来,骑自行车去旅行!
这里,有最美的人,最美的路,和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