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原在脚下
管冰 沂水县交通运输局
清晨,薄雾笼罩整个小山村,一缕阳光洒在道路两旁的花枝上,三五成群的鸟儿在枝上欢快地蹦来跳去,花叶上的露珠更加晶莹剔透。
一条出山的柏油公路,盘山而建,曲曲折折,路面不算太宽,但是很平整、很干净。路两侧栽种着高、中、低、矮的乔木、灌木和花草,看上去层次分明,井然有序。阳光一照,白蜡和扶芳藤绿得那么清新,金叶榆黄得那么惹眼,木槿花和碧桃花更加娇艳,紫叶小檗和鸢尾花透着高贵,五彩缤纷,过往车辆不由放慢车速。
从村子东头沿着路,走不多长时间,路右侧辟有一处观景平台,红砖铺地,红漆栏杆,崖边耸立着一座六角凉亭,红瓦,红檐柱,红长椅,每条舒展上翘的脊上,都有骑凤仙人领着两只神兽,在青山环抱中、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幽。亭子里有一对情侣在并肩聊天,时不时有笑声传出。站在亭子旁临崖的栏杆边上,居高临下,百转千折的公路从脚下,沿着溪流蜿蜒而去,远处群崮环绕,笼罩在雾霭中,隐约可见,犹如仙境。
紧挨观景平台是一片人工栽植的松树林,其中夹杂着红叶石楠、黄杨和杜鹃花等各类苗木,还有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石头点缀其中。时不时有些路过的车辆停下来,车上的人驻足亭下、崖边,拍照、直播。
再往前走,是一座石桥,大理石栏杆桥下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几只水鸟在河边草丛中觅食,三五只水鸭在河中嬉戏。
过了石桥不远,有一处停车港湾。港湾不大,但是很热闹。空地上,塑料筐一垛挨一垛,有空的,有装满桃子的,还有十几辆三轮车、摩托车、面包车、小货车。二十多个村民在忙碌着,在中间四四方方的白漆遮阳棚下,有的在过称,有的在记账,有的在往厢式货车上装筐,还有的正从三轮车上搬下沉甸甸的筐子,通往村里的水泥路上,不断地有三轮车满载鲜桃“突突突”地驶来。回想以前,爸妈肩挑手提,从山上往下运桃子,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还卖不上好价钱。
再往前转过两道弯,穿过一大片桃树林,又是一处观景平台。春天来的话,倚在光滑的大理石栏杆上,环看路上路下,漫山遍野的桃花会尽收眼底。平台旁边有一株千年银杏树,虽经千年,但仍枝繁叶茂,硕大的树冠洒下一地阴凉,树下围栏上挂有许多祈福带和许愿锦囊。旁边,观景平台上,城里来的一家四口,正围着石桌在野餐,男的在烤着肉,女的将烤好的肉分给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跪在石凳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阵阵肉香、菜香飘过。旁边另一石桌上坐着一对夫妻,中年男人脸色通红,满头是汗,脖子里搭着块毛巾,看样子刚从地里下来,中年女人把卷好的煎饼递给男人,男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时,旁边两个孩子的妈拿着一把烤好的肉串送过来,塞给中年妇女,妇女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半弯着腰,嘴里说着感谢的话。
现在的农村公路和城里的道路一样,也有路灯,太阳能的,三四十步一盏,路两侧间隔安装,一路铮亮。晚上沿路散步,不必担心,骑车回家,不再害怕,路上开车,视线也好。晚饭后,沿着路向西走,隔不远路灯下,就有三两个村民坐着马扎,摇着蒲扇,拉着闲呱。在路边宽阔的草坪上,小孩子们在奔跑着、追逐着、嬉笑着,在观景平台,在停车港湾里,男女老幼在跳着广场舞,还有打扑克、下棋的......
站在高处,一条条灯带宛如一条条沉睡的巨龙。我仿佛看到,峪顶的一筐筐蜜桃,崮下的一箱箱樱桃,被专线货运班车拉往城里,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公路沿线的一个个红色旅游村,游人熙熙攘攘;一家家民宿,游客一拨接着一拨;一户户农家乐,红红火火;一处处采摘园,忙忙碌碌;一批批文旅项目相继落地,在外务工村民纷纷回乡,做起了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