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主题征文 > 正文

逐路之梦
[字号: ] 2023-12-20  临沂市交通运输局网站   阅读次数:

逐路之梦

武文   沂水县交通运输局


1990年,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距离县城二十里地的乡镇学校工作,回城的那条省道,满载着吃沙与病痛的记忆。

短短二十里路,骑自行车需要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在厚厚的沙土路上骑行,除了要努力躲闪着每一辆拉煤拖挂车行驶扬起的沙土外,因为需要双腿太过用力,我的大腿内侧竟然不间断地长起鸡蛋大小的疖子,每次都需要去县城医院手术除脓,然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得一瘸一拐地站在讲台上。那时候,我常常做同一个梦:一个十八岁的女孩,迎着阳光骑着自行车,笑容灿烂地飞驰在柏油路上……

机缘巧合,一年后,我调到县交通局工作,亲历了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逐路之梦。


走出大山的路


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对出行的愿望和梦想,是有条路可走,沿着路能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和富裕

那些重峦叠嶂的高山大川,不再是战火的壁垒,却成为保障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屏障。为了去除壁垒和屏障,一代又一代交通人与沂蒙儿女携手,枕天宿地,挥洒血汗,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建沂蒙路,沿路各县就出动民工40万人,胶轮车2万辆,开挖山头41多座,填平沟壑500多条。在那个全靠人工修路的年代,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再一次在修路中得到印证。

沂水县前阻蒙山之险,后扼穆陵之崮,境内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62.5%,自古交通闭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马站公社鼓丰台管理区的八大庄村仍然没有一条能推胶轮车的路。马站公社开会,村支书要步行31里路;外村的闺女不愿嫁到八大庄,八大庄的闺女都盼着能早日插翅飞出这穷乡僻壤。刚刚到任的管理区书记了解到村情民愿,当年带领群众修通了一条长21里、宽5米的村道。通路的那一刻,村民们齐声高呼共产党万岁

19851988年,沂水县通过多种渠道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投入义务工450余万个,新建、改建县乡道路9条、160公里。至1989年,全县1215个行政村实现低标准通公路。

奋斗是交通人的主色调,它早已揉进交通人的血肉,融进交通人的血液,深深携刻于沂蒙大地,激励一代代交通人,为建设畅通交通环境的历史使命勠力奋进。


村村通上硬化的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到本世纪前十年,人们对路的愿望,已经提升到摆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束缚,早日实现村村通上硬化路。党和国家根据人民群众愿望,由交通部门牵头,先后实施了乡乡通硬化路工程、村村通硬化路工程。

1990年,沂水县第一条县乡柏油路铺设完成。1996年,沂水县实现乡乡通油路。2003年,国家在东部地区率先实施村村通硬化路工程,沂水县委、县政府本着能连则连,能环则环,能串则串,因地、因村、因路制宜,最大限度发挥效益,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利用两年时间,实现了行政村通达3.55米宽的硬化路,共改造、新建村村通公路1400余公里。

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沂水县交通局干部职工全员下沉到一线,吃住在工地,当起了工程建设的宣传员”“施工员”“指挥员”“督战员”“监理员 ……沂水百万人民更是齐心协力,再现革命战争年代无私奉献精神。院东头镇群众,将当年红嫂用乳汁救助革命军人的无私精神发扬光大。该镇师家崖村村民张洪,把自己家盖新房用的70余方石料,主动捐献出来,用于村村通建设;佟家庄的村的张玉江,在外加工木器,为村里捐款3万元;张家峪子村在临沂、日照、潍坊等地的经商人员,听说家乡修路,自发回乡捐款67666元;独路子村、老猫窝村、珠子沟村、四角泉村等大山深处群众,听说村里要通硬化路,全村老少齐上阵。一时间,全县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掀起了一场全员参与的农村公路改造建设的浩大工程。

俗话说:金线、银线,不如公路沿线。农村公路的建设,使沂水县天堑变通途,四塞之崮走出大山,藏于深山的村庄加入到公路沿线行列。富官庄镇的草莓、夏蔚镇的大樱桃、泉庄镇的豆腐皮、院东头镇的生姜、高桥镇的韭菜……仿佛一夜间吐露芬芳。定单农产品兴起,特色农产品开始通过硬化后的村道,源源不断地运送出去。每到收获季节,南来北往的客商,带着货车络绎不绝地来到田间地头装载产品,产购销在路边完成,群众的腰包逐渐丰盈起来,沂水的山山水水欢歌不断。


助力乡村振兴的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3.55米的村道,群众迫切希望通村道路能尽快提升到6米以上的硬化路,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山清水秀,大自然赐予它曼妙的身姿,却又隔绝了它让世人一睹芳容的道路。村庄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连。西墙峪村不大,全村229户、634口人,由16个自然村组成,除了有着远近闻名的好山好水,它还是红色革命村,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纵队指挥机关、鲁中军区司令部、山东纵队野战医院医疗所所在地。村集体深挖红色资源,实施红色记忆工程,打造红色教育、研学基地。过去通村的路3米宽,错不开车,旅游大巴根本不敢进村。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实施后,村里修了7米宽的沥青路,愁行车难了,村里发展旅游产业的交通问题,从根上得到了解决。村支书感慨地说。宽阔平坦的路修好了,仅202210月份以来,该村就接待各类游客、学员3万余人次。

西墙峪村还秉承依托现有山水文脉,保持自然格局,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将村中15块闲置宅基地流转到党支部领办的合作衬,建成民宿区。如今村里已经建起民宿12套,2023五一假期期间,全部爆满。

路通业兴。进城务工的村民陆续回村发展。44岁的张德法就是西墙峪村回村兴业的村民之一,他回村开起了农家乐,今年头五个月,收入已达14万元。目前,院东头镇已建有特色农家乐112家。

十年间,沂水县已形成广覆盖、有品质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2013年,沂水县被省交通运输厅列为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到2015年,沂水县实现村村路网互联,两年新硬化村级公路930.7公里,完成投资3.85亿元。20165月至202012月,实施交通道路扶贫工程,建设交通扶贫道路238公里,完成投资1.08亿元。2018年至2020年,实施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新建改造农村1399.7公里,完成投资11.4亿元。2021年开始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到2022年底,两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65.2公里。

2022年以来,沂水县委、县政府又在建设四好农村路的过程中,实施照我回家工程,先后亮化农村公路1700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4万余盏,沂水县的农村公路真正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华丽转身。

由于加强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农村公路建设,如今的沂水,一条条农村公路,就是一条条绿色生态经济带。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44.2亿元,同比增长4.9%;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亿元,同口径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15元,增长6.7%。目前,全县已建成2A级以上景区37处,其中5A1家、4A5处、3A16处、2A15处。全县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特色镇7个。

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改善交通运输环境的希望和期待,就是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梦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乘着盛世中华的东风,沂蒙农村公路正在构建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3年前的我,怎么也不敢想象,今天莫说省道,就是通村的路,也已经成为乡村生活变富变美的有效载体。我18岁时的美梦,早已妥妥地照进了现实。沂蒙幸福路正在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交通强市、交通强县的建设中光辉绽放!

    返回    打印     关闭
分享

相关内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509号

鲁ICP备05026973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08  

主办:临沂市交通运输局      技术支持: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0-13